文/李幼鸚鵡鵪鶉
侯季然的短片《購物車男孩》(Shopping Cart
Boy)的開場是一輛購物車在室外的空鏡頭,車的邊緣一隅有個小東西在風中搖擺(抱歉我沒看清楚,不知是小蝴蝶或是薄塑膠紙飄舞),「靜」中的「動」。然後是一大批(「整體」?)購物車堆疊在一起的車身或車輛(都是「局部」!)的空鏡頭,好一個既是「集體」又非「全貌」的集「團圓」與「殘缺」(或「片面」)於一爐的組合!橋上,大遠景鏡頭,摩托車與汽車來往奔馳,只有男孩(是元介飾演)不用交通工具而在獨自步行。後來你我看到他在超級市場一類的大賣場卻為購物「車」服務、操作,那是他的工作。
第一天。鏡頭由購物車的行進帶到男孩推著購物車,轉為大遠景:背景是男孩與另一位男孩各在一邊推拉一批購物車,前景則是更多的購物車,彷彿靜態的購物車在「看」著背景的兩個男孩對待他們的同伴。侯季然拍出了購物車的眼睛、情感、思想。有些行人在前景的這批購物車與背景的那批購物車之間的空隙走過,侯季然不言不語帶出人與人(男孩與同事,男孩與路人或外人或客人)間的關係、人與環境的關係。攝影機移動拍攝大賣場的一些商品(媲美雷奈短片《全世界的記憶》圖書館裡這些書那些書宛如被囚禁在書的集中營裡!),男孩旁白:「很多人對我們的工作有誤解,以為每天在大賣場逛來逛去,針對這一點,我要鄭重澄清:那麼多的商品我買不起也用不到,每天跟一堆與我無關的東西在一起,一點也不好玩。」不但構圖別致,而且模糊掉詩情散文般的劇情片與紀錄片的分野,更省思了勞工階級在資本主義店家的心情。
第十天。「做我們這一行的,還需要有很好的想像力。因為你要去想,客戶會在哪一個角落、哪一個路口,失去了他們的公德心。」我起先以為這些妙語如珠的字句去要防、要抓顧客偷竊,其實是在講購物車被推出店外、顧客把買的東西搬上自己機車、汽車離去後,空的購物車被隨便棄置在路邊或是任何地方。「久而久之,你會累積出一些經驗,然後每天的路線也會慢慢固定下來。可是固定下來也不是一件好事,因為你開始無聊了。」生動活潑、文學性而不文藝腔的台詞獨白。勞工階級對工作敬業,努力邁向熟練,以及熟練後難有突破與超越的懊惱與挫折。有個鏡頭是一輛大貨車幾乎佔滿畫面,旁邊有輛被棄置的購物車,本片巧妙大小體積對比,不著痕跡把購物車擬人化,讓你我焦慮它有被大貨車輾壓、撞死的危險。男孩蹲在左右兩側各有一堆購物車的中間空隙,或是男孩趴在購物車上,面前與背後各有大批購物車,構圖神奇美麗,侯季然的構想與鄭進國的攝影非比等閒!就像購物車的紅與白,男孩制服的白衫紅背心,相映成趣。
第一百天。男孩走上屋頂,坐在屋頂。在人工的建築物上映著藍天白雲陽光的大自然。他想到在職場有別的男孩作伴,所以不至於無趣,但也因而獨處時想著對方在做什麼,反倒更寂寞難耐。火車鐵軌的空鏡頭,又是不言不語暗暗呼應購物「車」的交通、運輸功能。
第一千天。男孩沖洗購物車。男孩推著一輛購物車,背後是紅磚牆,對比前景來往的車輛(可記得他推購物車而非駕車、搭車?)。屋外空地,男孩「搭上」、「擠進」購物車,或轉動或行進或停滯,似芭蕾;音樂與畫面(尤其是雲、天的空鏡頭),如詩。友情?愛情?表面淡淡,?在濃濃,但見抽象思維,不忙著映現對方樣貌。
然後以第一萬天收尾。這個加長版與原先的濃縮版靈感都源於孫梓評的詩。濃縮版像詩,加長版是詩般散文。
劉吉雄導演、攝影、「編劇」的紀錄片《草木戰役》英文片名極富辯證:《Exotic Exoticism:Plants
Wars》。開場就省思了船運來台的木頭都是外國的,「我們把海洋另一邊的大樹搬過來,一根、兩根、三根,總共是五、六千根。原來,一艘船就可以帶走一整座森林。」這樣的字句不直接控訴誰,卻讓我心淌血,卻讓你我能不為被砍的樹木啜泣?「現在是外國的森林帶進來,以前是我們的森林帶出去」,不明言的是台灣由被剝削的第三世界變為剝削第三世界,還有,台灣或許大自然早已完蛋、森林早已被砍光,本地已經無樹可砍!
序幕過後,分為十四、五個章節,各有奇特標題。
(一)〈爬樹的樹〉。要到阿里山的高樹頂端方才採到愛玉的果子,因為平地人愛吃愛玉冰。也因為爬樹,「才發現人跟樹之間的觸摸原來可以這麼仔細、這麼親密」。劉吉雄的見解、語法竟然這麼獨到、另類。
(二)〈有人需要我〉。有別於一般花朵外顯,愛玉的小花躲在果子裡,導演帶我們看我們不知的面向。
(三)〈草木詩歌〉列出愛玉的學名、學術研究,導演百科全書般的學養,中文、日文、英文並置(給大家方便參照),並穿插台語、原住民賽夏族語言。原住民期待大家要像植物一般和平相待,導演卻見到了原住民有些詩歌像是草木的遙遠記憶,「原先的草木,還可以見證它在人類戰場的故事」。
(四)〈蟑螂的鼻子〉,鋪陳了以往沒有化學合成塑膠的時代,底片是用天然塑膠做的,原料取材樟腦。外國人在台灣為了搶樟腦打過仗、殺過人。台灣雖是小島,樟腦產量領先全球,外國人甚至建鐵路上山取樟腦。草木,為你牽扯影像(底片)、歷史、地理…。
(五)〈我家在外國〉,有一種小蜜蜂,故鄉在義大利。
(六)〈福爾摩莎〉。你可知道台灣最大的蔬菜市場在西螺?你可曉得蕭家率先把蕃薯葉拿來賣錢,而且大批種植?蕭家老人告白「與葉子相處,可以聽到葉子跟他說話!」有些人體認到植物的思維與情感!詭異的是,蕃薯形狀像台灣,卻是外國種!
(七)〈亞細亞的孤兒〉。台灣的連翹(又名黃藤子?)被吳濁流的文學描寫過,它移民台灣多年,也許就像吳濁流被當成日本人、中國人都有人不同意。我的納悶是,現今花市好像把這種植物稱為「(淡紫色)金露花」,另外還有「(深紫色)金露花」,本片為何沒提?
(八)〈沒有腳的花〉。黃芯白瓣的「大花咸豐草」,蟲媒的蜜蜂只飛短距離,養蜂人卻遠距離南來北往。劉吉雄巧妙對照人與動物、植物的「異」、「同」。(九)〈順便去旅行〉看到飛機、輪船迫使外國的樹沒有腳也能來台灣,但是木頭不是樹而是貨物、泡在水裡。劉吉雄看到樹木被迫死亡。
(十)〈最有用的花〉。金針花成為美食素材。油桐被日本人有助打仗、被美國人當成能源。
(十一)〈最好吃的花〉。用蜜蜂觀點平衡人類沙文。小蜜蜂只想吃最好吃的花,不在乎是台灣產或外國貨,銀合歡好似退休的外籍勞工被認為無利用價值而安樂死。藉著植物比喻並省思台灣人的定義,先來?後到?怎樣計算?是否包容?
(十二)〈敵人的敵人〉。其他植物在土地上的生存戰役幾乎死光,獨罷無敵的銀合歡的天敵只剩下人類,是本片別具慧眼的觀察與自省。
(十三)〈紅色的花〉。刺桐沒落,不再紅花綻放,甚至只剩枯枝,你我能不憂慮往後只能從繪畫中見到刺桐的紅花?
(十四)〈草木無祖國〉。導演「見」到總統府前的椰子樹看過台灣多少位總統的生生死死、進進出出,可是,有哪位總統用心傾聽過椰子樹葉講話的聲音呢?本土?外來?「對草木來說,也許我們才是外地種呢!」
侯季然宛如電影詩人,劉吉雄則是電影中的哲學家。
金馬影展放映場次
《草木戰役》
時間:12/03(一) 17:00
地點:信義威秀13 廳
《購物車男孩》
時間:12/03(一) 19:00
地點:信義威秀13 廳
金馬影展官網
(本文出處己失去聯結,若有侵權爭議,文章將即刻移除。)
電影詩人侯季然《購物車男孩》、電影哲學家劉吉雄《草木戰役》
文/李幼鸚鵡鵪鶉
侯季然的短片《購物車男孩》(Shopping Cart
Boy)的開場是一輛購物車在室外的空鏡頭,車的邊緣一隅有個小東西在風中搖擺(抱歉我沒看清楚,不知是小蝴蝶或是薄塑膠紙飄舞),「靜」中的「動」。然後是一大批(「整體」?)購物車堆疊在一起的車身或車輛(都是「局部」!)的空鏡頭,好一個既是「集體」又非「全貌」的集「團圓」與「殘缺」(或「片面」)於一爐的組合!橋上,大遠景鏡頭,摩托車與汽車來往奔馳,只有男孩(是元介飾演)不用交通工具而在獨自步行。後來你我看到他在超級市場一類的大賣場卻為購物「車」服務、操作,那是他的工作。
第一天。鏡頭由購物車的行進帶到男孩推著購物車,轉為大遠景:背景是男孩與另一位男孩各在一邊推拉一批購物車,前景則是更多的購物車,彷彿靜態的購物車在「看」著背景的兩個男孩對待他們的同伴。侯季然拍出了購物車的眼睛、情感、思想。有些行人在前景的這批購物車與背景的那批購物車之間的空隙走過,侯季然不言不語帶出人與人(男孩與同事,男孩與路人或外人或客人)間的關係、人與環境的關係。攝影機移動拍攝大賣場的一些商品(媲美雷奈短片《全世界的記憶》圖書館裡這些書那些書宛如被囚禁在書的集中營裡!),男孩旁白:「很多人對我們的工作有誤解,以為每天在大賣場逛來逛去,針對這一點,我要鄭重澄清:那麼多的商品我買不起也用不到,每天跟一堆與我無關的東西在一起,一點也不好玩。」不但構圖別致,而且模糊掉詩情散文般的劇情片與紀錄片的分野,更省思了勞工階級在資本主義店家的心情。
第十天。「做我們這一行的,還需要有很好的想像力。因為你要去想,客戶會在哪一個角落、哪一個路口,失去了他們的公德心。」我起先以為這些妙語如珠的字句去要防、要抓顧客偷竊,其實是在講購物車被推出店外、顧客把買的東西搬上自己機車、汽車離去後,空的購物車被隨便棄置在路邊或是任何地方。「久而久之,你會累積出一些經驗,然後每天的路線也會慢慢固定下來。可是固定下來也不是一件好事,因為你開始無聊了。」生動活潑、文學性而不文藝腔的台詞獨白。勞工階級對工作敬業,努力邁向熟練,以及熟練後難有突破與超越的懊惱與挫折。有個鏡頭是一輛大貨車幾乎佔滿畫面,旁邊有輛被棄置的購物車,本片巧妙大小體積對比,不著痕跡把購物車擬人化,讓你我焦慮它有被大貨車輾壓、撞死的危險。男孩蹲在左右兩側各有一堆購物車的中間空隙,或是男孩趴在購物車上,面前與背後各有大批購物車,構圖神奇美麗,侯季然的構想與鄭進國的攝影非比等閒!就像購物車的紅與白,男孩制服的白衫紅背心,相映成趣。
第一百天。男孩走上屋頂,坐在屋頂。在人工的建築物上映著藍天白雲陽光的大自然。他想到在職場有別的男孩作伴,所以不至於無趣,但也因而獨處時想著對方在做什麼,反倒更寂寞難耐。火車鐵軌的空鏡頭,又是不言不語暗暗呼應購物「車」的交通、運輸功能。
第一千天。男孩沖洗購物車。男孩推著一輛購物車,背後是紅磚牆,對比前景來往的車輛(可記得他推購物車而非駕車、搭車?)。屋外空地,男孩「搭上」、「擠進」購物車,或轉動或行進或停滯,似芭蕾;音樂與畫面(尤其是雲、天的空鏡頭),如詩。友情?愛情?表面淡淡,?在濃濃,但見抽象思維,不忙著映現對方樣貌。
然後以第一萬天收尾。這個加長版與原先的濃縮版靈感都源於孫梓評的詩。濃縮版像詩,加長版是詩般散文。
劉吉雄導演、攝影、「編劇」的紀錄片《草木戰役》英文片名極富辯證:《Exotic Exoticism:Plants
Wars》。開場就省思了船運來台的木頭都是外國的,「我們把海洋另一邊的大樹搬過來,一根、兩根、三根,總共是五、六千根。原來,一艘船就可以帶走一整座森林。」這樣的字句不直接控訴誰,卻讓我心淌血,卻讓你我能不為被砍的樹木啜泣?「現在是外國的森林帶進來,以前是我們的森林帶出去」,不明言的是台灣由被剝削的第三世界變為剝削第三世界,還有,台灣或許大自然早已完蛋、森林早已被砍光,本地已經無樹可砍!
序幕過後,分為十四、五個章節,各有奇特標題。
(一)〈爬樹的樹〉。要到阿里山的高樹頂端方才採到愛玉的果子,因為平地人愛吃愛玉冰。也因為爬樹,「才發現人跟樹之間的觸摸原來可以這麼仔細、這麼親密」。劉吉雄的見解、語法竟然這麼獨到、另類。
(二)〈有人需要我〉。有別於一般花朵外顯,愛玉的小花躲在果子裡,導演帶我們看我們不知的面向。
(三)〈草木詩歌〉列出愛玉的學名、學術研究,導演百科全書般的學養,中文、日文、英文並置(給大家方便參照),並穿插台語、原住民賽夏族語言。原住民期待大家要像植物一般和平相待,導演卻見到了原住民有些詩歌像是草木的遙遠記憶,「原先的草木,還可以見證它在人類戰場的故事」。
(四)〈蟑螂的鼻子〉,鋪陳了以往沒有化學合成塑膠的時代,底片是用天然塑膠做的,原料取材樟腦。外國人在台灣為了搶樟腦打過仗、殺過人。台灣雖是小島,樟腦產量領先全球,外國人甚至建鐵路上山取樟腦。草木,為你牽扯影像(底片)、歷史、地理…。
(五)〈我家在外國〉,有一種小蜜蜂,故鄉在義大利。
(六)〈福爾摩莎〉。你可知道台灣最大的蔬菜市場在西螺?你可曉得蕭家率先把蕃薯葉拿來賣錢,而且大批種植?蕭家老人告白「與葉子相處,可以聽到葉子跟他說話!」有些人體認到植物的思維與情感!詭異的是,蕃薯形狀像台灣,卻是外國種!
(七)〈亞細亞的孤兒〉。台灣的連翹(又名黃藤子?)被吳濁流的文學描寫過,它移民台灣多年,也許就像吳濁流被當成日本人、中國人都有人不同意。我的納悶是,現今花市好像把這種植物稱為「(淡紫色)金露花」,另外還有「(深紫色)金露花」,本片為何沒提?
(八)〈沒有腳的花〉。黃芯白瓣的「大花咸豐草」,蟲媒的蜜蜂只飛短距離,養蜂人卻遠距離南來北往。劉吉雄巧妙對照人與動物、植物的「異」、「同」。(九)〈順便去旅行〉看到飛機、輪船迫使外國的樹沒有腳也能來台灣,但是木頭不是樹而是貨物、泡在水裡。劉吉雄看到樹木被迫死亡。
(十)〈最有用的花〉。金針花成為美食素材。油桐被日本人有助打仗、被美國人當成能源。
(十一)〈最好吃的花〉。用蜜蜂觀點平衡人類沙文。小蜜蜂只想吃最好吃的花,不在乎是台灣產或外國貨,銀合歡好似退休的外籍勞工被認為無利用價值而安樂死。藉著植物比喻並省思台灣人的定義,先來?後到?怎樣計算?是否包容?
(十二)〈敵人的敵人〉。其他植物在土地上的生存戰役幾乎死光,獨罷無敵的銀合歡的天敵只剩下人類,是本片別具慧眼的觀察與自省。
(十三)〈紅色的花〉。刺桐沒落,不再紅花綻放,甚至只剩枯枝,你我能不憂慮往後只能從繪畫中見到刺桐的紅花?
(十四)〈草木無祖國〉。導演「見」到總統府前的椰子樹看過台灣多少位總統的生生死死、進進出出,可是,有哪位總統用心傾聽過椰子樹葉講話的聲音呢?本土?外來?「對草木來說,也許我們才是外地種呢!」
侯季然宛如電影詩人,劉吉雄則是電影中的哲學家。
金馬影展放映場次
《草木戰役》
時間:12/03(一) 17:00
地點:信義威秀13 廳
《購物車男孩》
時間:12/03(一) 19:00
地點:信義威秀13 廳
金馬影展官網
(本文出處己失去聯結,若有侵權爭議,文章將即刻移除。)